当前位置: | 首页 | > 九一果冻制品厂麻花 > 专_x0008_题报道 |
|
||||
|
||||
自梅雨时节起,浙江杭州建德地区山峦氤氲、雨水连绵。位于群山_x0008__x0008_之间的浙江建德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施工现场,并未因降水而有所停滞,始终保持着大干快上的热烈气氛。其中,一项看似微小的工艺改变,在这里悄然上演,深刻诠释了项目精细化管理的深刻内涵。 雨情渐显,防汛压力下的施工困境 今年2月,建德项目下库表土堆存场的挡排设施基本完成。3月,建德地区逐渐步入梅雨季节,连续降雨造成下库表土堆存场区域泥泞不堪。原本按设计需沿两侧山体边坡布置的截水沟,虽可以使用挖掘机开挖成型,但混凝土罐车却难以驶至边坡施工,导致混凝土浇筑作业迟迟无法推进。 面对这样的“困境”,项目团队只能采取临时措施,将开挖出的截水沟进行压实处理,暂时满足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要求。但这种临时方案显然无法应对持续的强降雨考验。 创新求变,水泥毯方案应运而生 进入5月,建德当地降雨量巨幅上升,防汛压力陡增,原有的临时措施已难以应对持续强降雨,截水沟施工迫在眉睫。混凝土浇筑方案在当时的降雨条件下已无法满足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的进度要求。 “但我们不能等,度汛工作事关重大,必须尽快拿出可行方案。”面对困境与需求,项目部召开多次紧急会议,迅速组织技术、施工、经营等多部门联合研判。经过深入讨论与多方比对论证,团队提出了一个创新方案:采用水泥毯铺设方式防止截水沟冲刷。 水泥毯是一种新型柔性复合材料,由纤维骨架和特种水泥组成,遇水后会形成防水、抗冲的耐久层,施工简便,只需展开铺设、浇水养护即可,特别适合在狭窄、泥泞的边坡地段施工。 精打细算,小改变带来大效益 方案确定后,项目部立即组织成本核算和效益分析。经过详细测算,两组数据形成了鲜明对比: 原设计采用颁25钢筋混凝土结构,截水沟总长265米,需要混凝土约350立方米,φ12钢筋约7.5吨,模板工程量约1500平方米。施工方面需要人工约240工日,混凝土罐车约9个台班,挖掘机(配合浇筑)约9个台班。而采用水泥毯方案后,需要水泥毯工程量约1600平方米,人工仅需20工日,装载机(配合铺设)5个台班。 这一改变带来了多重效益:降本比例达到75.4%;工期从原需240工日降至20工日,工效提升12倍;机械台班数量从18个降至5个,减少72.2%;同时还避免了混凝土浇筑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一项水泥毯替代混凝土的小举措,解决了项目实际的施工难题,更体现了项目团队深入践行精细化管理的决心和能力。从发现问题到决策实施,项目部在短时间内完成了技术论证、方案比选和施工组织全过程,展现了高效的应急响应能力。通过方案优化,在确保工程质量和环水保要求的前提下,大幅降低了工程成本,同时减少了混凝土浇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体现了公司的环保社会责任。 在迎峰度汛的关键时期,项目部用实际行动证明:通过因地制宜、动态优化施工方案,不仅能够有效应对自然挑战,更可实现环保、进度与成本的多重共赢。 系统施策,精细管理触达多个领域 全面推进项目施工生产以来,项目部将精细化管理理念延伸至非生产性费用控制、优化施工方案、经济合理采购、强化分包管控等多个领域。通过严控行政管理支出、推行无纸化办公等措施,非生产性费用得到持续压降;在施工方案优化方面,项目部真正做到因地制宜、量体裁衣,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及需求,及时完成优化,降低工程建设成本;采购环节推行集中招标和平台采购,实行“多家比价”制度,拉高采购的“性价比”;分包管理实行“量价双控”,全方位深化提升分包管理工作。 “这些措施看似独立,实则相互关联。”项目负责人表示,“通过系统化的精细管理,我们力争做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成本的最优化控制。” 深化精细化管理、持续推进提质增效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项目部将在现有成效基础上,深化精细化管理举措,着力构建长效机制。抓好“精打细算”的“小举措”,写好精细管理的“大文章”。以全员参与的热情,推动精细化管理在技术革新、资源统筹、绿色施工等领域全面落地,实现工程品质与综合效益双提升,为项目高质量建设注入持续动力。 ▲电站下库建设现场俯瞰图 ▲铺设水泥毯 ▲调整上库筛分拌合站位置,合理优化施工方案 ▲下库场地与道路优化 |
||||
【打印】
【关闭】
|
||||
|